
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 Chinanews.nz 记者:林 晓华 昨日(10月23日),新西兰公共服务部门爆发一场规模空前的罢工行动:据多家英文媒体报道,约 10 万名 教师、护士、医生及其他公共部门员工集体离岗、走上街头。
这场被称为“Mega Strike(超级大罢工)”的行动,不仅凸显了公共服务体系内部的深层裂缝,也昭示了政府、工会与民众之间信任的紧张关系。
参与行动的包括:
代表教师与幼教人员的工会:如 New Zealand Educational Institute(NZEI)、Post Primary Teachers’ Association(PPTA)等,估计约 4 万名教师 参与。
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包括 New Zealand Nurses Organisation(NZNO)代表约 3.6 万护士,以及辅助医疗人员约 1.15 万名。
公共服务员工:如 Public Service Association(PSA)等,涵盖社会工作、政策顾问、IT支持等多个职能。
这些工会形成了罕见的跨部门联合出行动作——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三大体系同时断潮,充分显示了局势的严重性。

工会方面集中诉求包括:
薪酬停滞:教师、护士等表示其工资涨幅远低于通胀率,现实成为“隐性减薪”。NZ Herald
人员短缺、工作量激增:例如教师面对越来越多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却支持人手不足;护士则表示医护人手被严重压缩、留职压力增大。
公共服务资源削减与制度疲弊:一些工会指出,政府近年公共服务开支收紧、对教育与卫生系统的投资不足。
受影响的群体广泛:
学生与家长:数以万计学校关闭或教学中断。
患者与医疗系统:非紧急手术被推迟,部分医院提醒只有真正急症才前往。
普通公众与雇主:公共服务断流、交通与行政可能受到连锁冲击,劳动时间、服务可及性受损。
政府方面,尤其由 Christopher Luxon 总理与 Judith Collins 公共服务部长公开批评罢工带有“政治动机”。
Collins 在公开信中指责工会将政治议题置于薪酬谈判之上,严重损害了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利益。
从而,不仅是薪资与工作条件的争议,更是一场关于“政府资源分配优先级”“公共服务职业尊严”“社会期待与成本承受能力”的信任危机。
工会力量:当教师、护士及公共服务人员几近同日离岗,说明其内部压力已累积至临界点。长期人员流失与制度疲弱让他们不得不采取行动。
政府责任:政府在财政紧张、通胀与人口迁移的多重挑战下,选择控制支出、延缓部分薪资增长。但这种策略在公共服务系统中积累的不满,正转化为行动波澜。
公众期待:普通民众既希望享受优质公共服务,也承担税负与国家负债压力。罢工虽为工会发声方式,却也让服务使用者陷入被动。
此次罢工虽规模空前,但也可视为一个契机:政府、工会与社会都必须问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共同维系公共服务系统的可持续性?”
工会需要更明确其诉求的优先次序与可实现路径,而非仅凭抗议累积社会成本。
政府应在控制财政与提升服务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长期削减公共系统的根本竞争力。
社会公众也应理解:教师、护士等不是“抗议者”,而是系统中的关键一环;系统瘫痪最终损害的是每个服务使用者。
新西兰此次“超级大罢工”不仅是一次劳资冲突,更像是公共服务体系发出的沉默但响亮的警报。
如果我们继续忽视“服务者”的工作条件、忽视“服务对象”的需求、忽视“系统本身”的健康,那么最终受损的,将不只是某一方,而是整个社会的信任与公共基础。
愿在这场交锋之后,新西兰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以建设性方式回应专业服务者的声音,也以负责任姿态回应纳税人和社会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