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记者观察 → 记者观察:新中教育合作正进入“深水区”——从互信共赢走向高质量融合发展

记者观察:新中教育合作正进入“深水区”——从互信共赢走向高质量融合发展

2025年10月26日 03:25 来源:NZ华新社

 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 Chinanews.nz 记者:林 晓华(记者观察 / NZ华新社编辑部) 2025年10月,新西兰高等教育与科学、创新与技术部长Shane Reti率团访华,出席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与展览(CACIE)。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教育盛会之一,而新西兰被选为今年的主宾国——这一殊荣,标志着新中两国在教育交流合作领域的互信基础与战略重要性正达到新的高度。

  一、新中教育合作:互信积淀结出丰硕成果

  长期以来,教育一直是中新双边关系中最具韧性、最具温度的纽带之一。从两国政府层面的教育互访,到大学与科研机构间的联合研究,从留学与奖学金项目,到基础教育与职业培训合作,教育的桥梁不仅连接了知识与未来,也连接了人民与文化。

  目前,中国仍是新西兰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

  2025年第一学期,有超过22,000名中国学生在新西兰注册学习,为新西兰贡献了14.3亿纽币的教育出口收入,占对华服务出口总额的47%。这些数字并非冷冰冰的经济统计,而是中青年一代之间跨文化理解、情感纽带与教育共赢的真实写照。

  许多中国学生在新西兰求学,不仅获得国际认可的学位,更学会了独立思考与创新实践的精神;而新西兰社会也从这些优秀的国际生群体中受益——他们为高校带来了活力,为社会注入多元文化,也促进了中新之间更广泛的经贸、科技与人文交流。

  二、新西兰教育的中国机遇:高质量与多元化并行

  新西兰以其教育质量高、社会安全、环境优越而受到中国家庭青睐。但面对全球留学格局的剧变,新西兰的教育竞争力也正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高质量”与“高吸引力”的平衡仍是关键议题。疫情后全球留学市场恢复迅速,英、美、澳、加等传统教育强国纷纷加大对中国生源的争夺。新西兰若要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在“教育体验”之外,更系统地提供学术科研合作、就业实习通道与未来发展机会。

  其次,中等教育与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潜力尚待释放。目前两国合作多集中于高等教育层面,但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新西兰的技能培训模式高度互补,若能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平台,不仅有助于培养“双技能型”国际人才,也将成为两国经贸合作新的支点。

  第三,签证便利化与留学后就业政策仍需优化。部分中国学生反映,新西兰在签证审批、实习安排及毕业后工作机会方面,仍有改进空间。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留学意愿及教育市场信心。

  三、科研与创新合作:从教育延伸至国家创新力共建

  除教育之外,中国与新西兰在科研与创新领域的合作也日趋紧密。中国现已成为新西兰科学联合出版物的第四大合作伙伴。从农业科技到清洁能源,从海洋科学到人工智能,两国学者在共同研究项目中形成了互补与共进的关系。

  此次Reti部长随团出席CACIE并与中国科技官员会谈,显示出新西兰政府正以教育为起点,向更广阔的科技创新合作层面拓展。教育,不仅是知识交流,更是创新链条的起点。

  四、未来展望:从互学互鉴迈向共建共享

  新中教育合作正进入“深水区”——从单向的留学与交流,转向双向互动与制度化合作。未来,这一合作将呈现以下几个积极趋势:

  教育与产业联动:两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将增多,教育成果将更直接服务于两国创新型产业发展。

  数字化与远程教育深化:借助AI与云技术,新西兰教育机构有望通过线上课程、虚拟实验室等形式,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青年交流与社会互融:更多双向交流项目与奖学金计划将鼓励新西兰学生赴华学习,从“单向留学”迈向“互访互学”。

  结语:教育合作是文明互信的基石

  从总理访华到部长率团,新西兰正以务实姿态深化与中国的教育伙伴关系。对中国而言,新西兰是一个充满包容与创造力的教育目的地;对新西兰而言,中国不仅是最重要的留学市场,更是推动教育与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多元化的关键力量。

  教育合作,是中新关系中最能触动人心的篇章。

  它让知识超越国界,让青年心灵相连,也让两国在理解、尊重与共赢中,携手书写人类文明交流的新篇章。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04-2025 ChinaNews.NZ